搜索
搜索
1
当前位置:
首页
/
/
为什么不能与病毒“共存”?国家卫健委专家讲了这5点

为什么不能与病毒“共存”?国家卫健委专家讲了这5点

  • 分类:医院资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11-14 10:03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为什么不能与病毒“共存”?国家卫健委专家讲了这5点

【概要描述】

  • 分类:医院资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11-14 10:03
  • 访问量:
详情

为什么坚持“动态清零”,为什么不能与病毒“共存”?专家回应!

近日,就“现在病毒传播速度快,但是感染者主要是轻症和无症状,病毒都这么轻了,为什么不能与病毒‘共存’,为什么付出相当多力量来坚持‘动态清零’?”等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做出了明确回应。

梁万年首先解释了“动态清零”的概念和核心内涵。

“动态清零”是我国抗疫的总方针

第一,中国政府所施行的“动态清零”抗疫方针、抗疫策略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所决定的。

二是基于目前对病毒特性的认识,特别是对它变异的方向、变异后的危害性变化的认识,包括对这种疾病的认识,现在并没有能力完全把病毒消灭掉,也没有能力保证不出现一例或者散发病例。

所以,“动态清零”是我国抗疫的总方针,这个总方针的核心是要把疫情阻断,而不是消灭病毒,也不是不容许出现一例病例。

简单来说“动态清零”的核心是阻断疫情的持续性社区传播,防止疫情形成规模性流行或者规模性疫情反弹。

如果做到“动态清零”,有两个关键词最重要,一是快速,快速发现、快速处置;二是精准,精准识别疫情、精准划定疫区范围、精准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精准进行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和管理、精准进行临床救治,最终精准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新冠病毒超额死亡率较高

第二,衡量一个疫情危害性大小有两个不同的视角,国际上通用的公共卫生的视角是站在群体角度,使用死亡率、超额死亡率等指标来衡量,而不是以病死率、个体的视角来衡量。

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来说,它的病死率和以往的变异株及原始株相比确实是在下降,但由于它的传播速度快、传播更隐匿、免疫逃逸现象在逐渐增强,所以总发病率高,这意味着在人群当中会有大量感染。

较多的感染人数乘以个体病死率,死亡人数也会相对较多,群体死亡率就会高于流感,且不低于原始株和其他变异株,可见其对人类的危害性总体上并未见明显下降,这一点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各个国家判断它危害性的重要指标。

另外,超额死亡率,是说这种疾病出现以后影响的不仅仅是感染了这种疾病的患者的重症和死亡,它还可能导致医疗资源挤兑,这就会影响其他正常医疗服务的需求,就可能导致在正常状况下不必要的死亡。

在科学上来说,衡量这种由于疫情的冲击所带来的额外死亡,称之为“超额死亡”。计算方法是,把今年死亡总数和去年或者前三年在这一国家或地区的死亡总数相比,多死了多少人,如果没有其他可解释的因素,就归因为是疫情引起的超额死亡。

目前情况来看,新冠肺炎疫情无论是原始株还是以往的变异株,特别是奥密克戎变异株导致的超额死亡还比较高,经研究在10万分之100以上。

结合中国国情

特殊人群是防疫“重中之重”

第三,我国人口的总数大,老年人口的比例高,老年人口2.67亿,这是非常大的基数,同时还有大量基础病患者,这些人是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以后得重症甚至发生死亡的概率比一般人群高。再加上前一段时间防控的效果,我国人群新冠病毒感染率总体较低,获得的自然免疫不强。尽管通过疫苗接种获取了一定的免疫力,但新变异株对这种免疫力的逃逸在增强。

所以,如果我们放松,不“动态清零”,势必会造成大量感染,导致老年人群、有基础病的人群可能造成大量重症乃至大量死亡。这是不能够容忍的,所以必须要尽力防护。

病毒的变异速度迅速

为后续疫情的形势增加了不确定性

第四,现在科学上对新冠病毒今后向什么方向变,变异以后毒力、致病力、危害性的大小仍然没有办法完全掌握。但是有一点科学界是肯定的,这个病毒始终会变,变是它的常态。

奥密克戎变异株肯定不是新冠病毒的最后一个变异株,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坚持现有防控策略,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近三年防控结果证明是有效的、可行的、科学的。“面对这些不确定性,我们就应该用确定性的策略、确定性的方针来对抗这种不确定性。”

病毒的长期危害不容小觑!

第五,要考虑这个疾病的长期危害。现在国际上,各国科学家非常关注和担忧感染新冠后的后遗症问题,有研究表明有一定比例的感染者会出现诸如疲劳、呼吸困难、神经认知障碍等多种后遗症,对这种情况的致病机理、最终持续时间,科学上也不完全了解,不像一般流感和已知疾病。

梁万年表示,基于以上考虑,中国当前坚持“动态清零”的总方针是必须的。

来 源 / 红星新闻

上一页
1
2
...
129
医院

手机版

医院

官方公众号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539-8121800
新院地址:临沂市河东区智诚路与中昇大街交汇处
老院地址:山东省临沂市陵园东街6号

 页面版权©临沂市肿瘤医院       鲁ICP备12013753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临沂